|
员工“责权利”如何落地员工“责权利”如何落地 点击上方「蓝字」关注我们 在近期的咨询项目访谈中,遇到三个问题: 第一个,公司股权10%以上的几个股东插手公司各方面工作,不管是否为自己职责范围内还是范围外,都要插手管一管,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开展,颇多怨言; 第二个,中层总是抱怨工作量大,工资不高的问题; 第三个,员工感觉工作不规范,职责界定不清; 在与该公司领导沟通时,其也一直强调,自己企业的组织架构需要设计规范,职责需要明确,让大家看到职责明确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。随后,我又问了他们薪酬问题,根据描述的薪酬状况,明确指出,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,需要做出“权责利对等”的组织设计并配套落实保障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,单纯从组织设计上无法根本解决。因为,没有权利就没有责任,有了责任就得有利益。 人岗匹配是权责利的基础 人与岗位之间基于职责的能力匹配,是“责权利平等”得以维持的基础。员工因各自专业、性格、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差异,适合不同的岗位。对于企业而言,不存在绝对完美的员工,只存合适的员工。只有当员工的能力、专长和性格兴趣与岗位工作的特点相互匹配时,工作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好,权力和利益的匹配才有意义。如果员工的能力与岗位要求差距大,则员工工作很难按要求完成,企业就也会因不放心员工而不够授权,或出于不满意员工工作而在收入上做保留,导致员工心态受影响,造成更多的管理矛盾。所以,企业需随时清楚公司的岗位定位与要求,根据岗位的轻重缓急不断优化“人岗匹配”,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。 权力下放,责任有效 责权对等是工作能够落地和风险能够管控的保障。权力下放,责任才能下放。企业里很常见的一个情况是,上级把责任放给了下级,权力却留给了本人。比如,子公司总经理要对子公司经营结果负责,但用人权限,市场策略、经销商关系的管理等方面却由集团经理决定,这对子公司的业绩目标达成造成了很大障碍。权力没有下放,实际上责任也没办法下放。这种上下级之间很容易出现的“责权不对等”的情况,主要源自上级对下级的不放心或者下级对上级的依赖性。久而久之,也会造成“强将底下养弱兵”的现象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企业销售经理很强,但是带不出强兵。 一旦在用人环节已经尽量做到了“人岗匹配”的安排,那么就应该秉持“用人不疑、疑人不用”的原则,给员工完成职责所需要的完整权限。同时企业也要做好承担付出成本的准备,因为人员的成长总是要付出成本的。 权责配套,制度保障 责权下放意味着承担,但是责任承担环节的不公平往往会影响工作的完成,更重要的是,会让员工对制度的公允性产生怀疑。所以,责任和权力的配套,需要公平的制度体系,更需要管理者的自律。企业为了避免“只有权力而不承担责任”的情况,企业的管理者,尤其是企业所有者(比如创业的家族成员)需要保持高度的自律,带头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规定,承担工作的结果,与员工一视同仁。这一点做好,开篇的第一个问题就会找到解决思路。 责权明晰,利益配套 责任和权力落实,需要对等利益。权限是职责落地的必然需要,而利益(包括工资、物质奖励、荣誉等在内的所有激励)则是对工作价值、工作结果的重要性和好坏的认可。如果岗位承担的职责重大,完成工作配套的权限也比较大,意味着岗位的价值比较高,需要员工的能力也相对稀缺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利益与权责不配套,会造成员工的不公平,导致员工过高的机会成本。不公平和不平衡的心理,加上外部的诱惑,很容易驱动权力与利益之间出现交换。 一些企业,由于最高领导人是公司的创始人,或者高管团队中的许多人都是公司的股东,享受利润回报。在这种情况下,公司高管的日常工资和奖金标准定得并不高,有的远低于外部市场上相似岗位应有的标准。而公司其他岗位的员工则受到这个标准的封顶影响,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收入标准(咨询中常见此种情况)。这种局面很难对吸引外部人才。另外,如果企业管理不规范,存在制度监管漏洞,很容易出现权力与利益互换的情况。 所有规则体系的建立与运行,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则是“责权利对等”。很多管理问题突出的企业,基本上都会存在“责权利”不同程度的不对等问题。对于不断发展的企业,组织是动态变化的,要想在变化中始终能够保持“责权利对等”非常不易,企业只能寻求最大限度的平衡。利益与责任配套,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权力规范性的保护,是对拥有权力的员工的保护。 上一篇绩效管理如何用好强制分布下一篇理清关系,解决问题 |